先出口再進口 進口蜂蜜原料都是國內生產的?

foodaily轉載
2013.09.17

近期一則“新西蘭擔憂兒童蜂蜜大量流入中國黑市”的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視。新西蘭一大型蜂蜜出口商透露,有人在新西蘭大量購買該公司的兒童蜂蜜產品,通過中國香港走私進入中國內地,并在網上銷售。目前該公司就此問題通報了新西蘭貿易企業局和外交貿易部駐上海辦公室,希望能得到協助。

一句“奶粉之后是蜂蜜”讓這一事件關注度倍增。近年來國產奶粉問題頻頻被爆,一些家長選擇高價進口奶粉,使得進口奶粉市場份額扶搖直上。

作為非必需品的蜂蜜,尤其是“兒童蜂蜜”,會步奶粉的“后塵”嗎?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數一數二的蜂蜜出口大國。全球1/5左右的蜂蜜來源于中國,浙江省作為主要的加工出口地,2012年占全國出口的1/9。但與此同時,中國蜂蜜也被冠以“全球最廉價”之頭銜——出口價格不足2000美元/噸。

這又讓不少消費者疑惑:中國蜂蜜在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同時,會被加工后再度回至國內嗎?更甚者,我們吃到的進口蜂蜜,原材料會不會來自中國?

蜂蜜,會成為下一個“奶粉”嗎?

國標制定尚不存在“兒童蜂蜜”這一說法

一句“奶粉之后是蜂蜜”讓不少人對“新西蘭擔憂兒童蜂蜜大量流入黑市”的新聞,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進口奶粉市場份額之所以扶搖直上,在于國產奶粉問題事件頻頻被爆,一些消費者考慮食品安全的風險,故選擇高價進口奶粉。

那么,新聞中所爆出的“兒童蜂蜜”,是否會成就下一個“奶粉”市場?

在杭州常青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云看來,這一可能性并不大。“國內蜂蜜中,有近95%的蜂蜜為加工蜜,而國外大多為成熟蜜,兩者在口感上有差別。”樓云說,盡管現在部分消費者選擇進口蜂蜜,但依舊是極少數現象。

浙江省蜜蜂產業協會副會長陳潤龍也支持這一說法,一方面,國外人選擇養蜂,大多是為了授粉的需要,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消費市場也可以看出,蜂蜜還沒有成為日常的消費必需品。

陳潤龍也對此次新西蘭蜂蜜事件中所說的“兒童蜂蜜”這一說法持質疑態度。“在2005年的國家標準中,蜂蜜不允許以‘老人蜂蜜’、‘兒童蜂蜜’等說法命名,雖然這一國標已經停止使用,并于2011年新出了蜂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雖未涉及命名,但在業內,這類說法是不被允許的。”陳潤龍說,不清楚國外是否承認這類說法,目前,新的國標目前已經在修訂中,具體有何變動尚不清楚。

去年寧波蜂蜜出口量增183.2%≠行業飛躍。養蜂隊伍老化、收益不高成強勢瓶頸

據相關媒體報道,去年寧波蜂蜜出口量同比增長183.2%,創歷史新高。這讓不少人想象: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還是意味著浙江省的蜂蜜行業正在迎來飛躍?

“這并不代表蜂蜜行業現在正在崛起,寧波的出口量遞增在于,寧波新建一個廠家開始出口蜂蜜,在出口基數本就不大的情況下,才出現了高增長率。”杭州常青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云說,自己公司的蜂蜜出口基本走上海港,去年一年的出口量在4000噸-5000噸之間,主要銷往日本、歐盟等。而記者也發現,寧波蜂蜜2012年的出口量為1214.8噸。

“今年的蜂蜜產量、價格或還較去年有所下降。”樓云說,目前,洋槐蜜、油菜蜜的減產已經有所體現,其他品種的蜂蜜尚不能確定,去年的均價為1800多美元/噸,今年或許會降到1700多美元/噸。

在浙江省蜜蜂產業協會副會長陳潤龍看來,蜂蜜行業雖然是一個朝陽行業,但也是一個起伏不穩定的行業,受氣候影響較大。一旦遇到倒春寒,蜜蜂的采蜜將大受影響。此外,近兩年來,蜂農的隊伍普遍出現老齡化、青黃不接的難題,蜂農年齡平均在50歲以上;收成沒有大起色,又遇到成本連漲、銷售價不漲,從業人員的日子并不好過。因此,養蜂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提倡發揮蜜蜂授粉功能、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益的原因,因為靠賣蜂蜜和蜂產品,很難突破這些瓶頸。”陳潤龍說。

全球最廉價!出口價不足2000美元/噸。蜂蜜,會被再加工銷至國內嗎?

一直以來,中國的蜂蜜出口量全球數一數二。據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專家陳國平表示,全球1/5左右的蜂蜜來源于中國,浙江省作為主要的加工出口地,2012年占全國出口的1/9。

然而,中國蜂蜜也被冠以“全球最廉價”之頭銜。據杭州常青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云透露,同為出口大國的阿根廷蜂蜜,出口價可達3000美元/噸,而我國蜂蜜出口價甚至不足其2/3。

這些低價出口的蜂蜜,是否會被再加工銷售至國內呢?樓云說,這一可能性并不大,因為蜂蜜的價格不高,加上來去的關稅,以蜂蜜為成品再進口的行為并不經濟。

“進口的蜂蜜量并不多。”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這樣認為。

根據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的數據,2011年和2012年,浙江省(不含寧波地區)蜂蜜出口量分別為9594.5噸和13603.3噸,蜂蜜進口量為1.27噸和1.15噸,兩者相差甚遠。

浙江檢驗檢疫局專家陳國平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發現中國蜂蜜加工后返銷到國內的情況,而蜂王漿、蜂膠等存在這一現象。”

“因為國外的養蜂人基本不做蜂王漿,不少在國外旅游商品店里買到的蜂蜜,原料幾乎都來自中國。”樓云說,這往往是游客的主動行為,催生了當地的消費市場。

“國外企業或許會對各地的蜂蜜進行拼配、再加工、銷售,這種行為是存在的。在一些進口化妝品、保健品等產品中加入中國蜂蜜,這一可能性也很大。”杭州乙東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夏虹說,因為蜂蜜本身具有美容保健的功能,將其提取物或原料本身加入一些美容產品,不僅可以提高其產品附加值,也能更受消費者的喜愛,雖說乍一看是“老外賺了我們的錢”,但也是“社會化大分工”的需要。

好蜂蜜真的都給老外們消費了?  非也!消費者市場仍需大力培育

盡管蜂蜜的進口量遠不及出口量,但在浙江檢驗檢疫局的專家陳國平看來,最近幾年進口蜂蜜確實在不斷增加。

“杭州的各大超市均有進口蜂蜜可買,特別是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產的‘MANUKA HONEY’,自稱有高活性成分,會受到家庭條件較好的消費者購買和食用。”陳國平說。

一邊是蜂蜜的大量出口,一邊又是進口蜂蜜的源源不斷,不少人會懷疑:是不是好的蜂蜜,真的都拿給老外們消費了?

“并不是如此,國內也有很好的蜂蜜,且種類豐富,但是國內的消費者市場仍需大力培育,因為很多消費者對蜂蜜缺乏充分認識,低價的蜂蜜往往更暢銷。”樓云告訴記者,常青蜂業也曾進駐各大超市,但最終因入不敷出而撤出。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胡福良教授也以“不能這么說”作答。“一些國家到中國定點進口蜂蜜,這些蜂蜜的質量或許會好于我們平時所食用的蜂蜜,但是更多的出口蜂蜜遵循的是抗生素的指標標準,那些抗生素不達標的蜂蜜自然被留下來銷售。”胡福良解釋道,決定蜂蜜質量好壞的因素其實有多種。

在胡福良看來,這次“新西蘭蜂蜜”事件雖然影響不大,但或多或少還是會影響本土的銷售市場,成為內銷蜂蜜的競爭對手,但這對蜂蜜產業的進一步完善也有促進作用。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foodaily轉載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